粤港澳高校教师教育联盟粤港澳大学生创新教学竞赛(GHMUSIT)
活动通知
一、关于GHMUSIT竞赛
粤港澳大学生创新教学竞赛(GHMUSIT)是在粤港澳高校教师教育联盟(GHMUATE)的倡议下,由香港教育大学(EdUHK)、华南师范大学(SCNU)和澳门大学(UM)联合举办的跨学科校际职前教师比赛。GHMUSIT竞赛的目标包括:
· 鼓励职前教师在各自的背景下(即广东、香港和澳门)将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教育理念融入K-12课程;
· 加深职前教师对人工智能教育中人文、伦理与社会维度的理解,关注其所在社区及更广泛社会中的价值与相关议题;
· 促进课内外活动和/或教学干预的创新,支持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地审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促进职前教师之间的协作课程规划,丰富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学习成果。
2026年竞赛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创新,创造力与以人为本的学习”,GHMUSIT竞赛诚邀来自香港教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大学及粤港澳其他所有在学习和教学创新理念上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教育”理念一致的师范院校和具有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的院校共同参与。
二、竞赛形式
(一)首轮选拔
香港教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大学及其他参赛院校将举办校内比赛。每所大学将选出1-3支代表队参加决赛。
学生需组成2-4人的团队,根据所选主题和学科(任何学科)的K-12课程,设计并完成一份教学计划(课程时长不超过40分钟)。该教学计划需:1)包含课程计划、教学时间表、评估标准/评分标准和教学材料,2)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其中。
每所大学将成立评审小组,负责评估教学计划并遴选出入围决赛的学生团队。评审标准包括:1)课程目标,2)学习任务和活动,3)教学策略,4)促进学习的教学评估策略,5)可行性,6)与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性。
(二)决赛
每所大学入围的团队将在香港通过现场演讲的方式展示他们的教学计划。演讲可使用中文或英文进行,时间不超过五分钟。评审团将由各参赛大学的代表组成。本轮评审新增第七项标准,用于评估学生团队演讲的质量。
(三)参赛资格
· 欢迎所有来自香港教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大学的在读全日制/非全日制教育专业本科生及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师范院校和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参加,研究生不参加此次比赛。
· 学生需以2-4人为一组参赛。每个学生团队需提交一份体现如何将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理念融入K-12课程的教学计划,附件1为组织方提供的教案模板,可供参考。
(四)参赛申请
有意参赛的学生团队请在12月9日上午10:00点前填写【腾讯文档】GHMUSIT参赛报名申请表:https://url.scnu.edu.cn/record/view/index.html?key=0ce047bb6100bc3380ea9c4b0cf98a16(个人隐私信息已经设置“填写内容隐藏”请放心填写),并向学院提交参赛作品(即上述教学计划),作品发送至jky85217720@163.com,邮件命名为“学院+姓名+粤港澳大学生创新竞赛”。
2026年1月 | 1月10日 公布首轮选拔结果 |
2026年2月 | 2月27日 决赛教学计划模板提交截止 |
2026年4月 | 4月 确定决赛安排及细节 |
2026年5月 | 5 月22日(暂定) 在澳门大学举办 GHMUSIT 决赛 (一日活动:入围团队现场展示及颁奖) |
2026年6月 | 官网公布获奖教学计划 |
三、大赛奖励
· 4个最佳教案团队将获得丰厚奖金
· 所有参赛者都将获得参与证书,进入决赛者将获得荣誉证书
四、其他信息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日益深入社会各领域,全球教育体系面临与时俱进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致力于在学生与教师中培育对人工智能潜力与边界的理性认知,推动其负责任和审慎地使用,确保人工智能成为服务社会与环境的积极力量。具体而言,UNESCO于2025年发布的首份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全球指南,旨在协助各国立即采取行动、制定长期政策,并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以秉持对新兴技术的以人为本愿景。例如,该指南:
· 探讨在课程设计、教学、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创造性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 前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和科研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 增进对人工智能整体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特有的在伦理与政策层面主要争议的理解;
· 制定通过以人为本的方法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步骤和关键要素,优先确保其使用符合伦理、安全、公平且具有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年)
Ø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研究中的应用指南》
https://url.scnu.edu.cn/record/view/index.html?key=3d6d6815ba5dd22ddb5d835b9844db11
Ø UNESCO提供了一份关于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指导模型
(完整版本可访问:https://url.scnu.edu.cn/record/view/index.html?key=58508f732826367d82f0f35d6a83ab9a)。该框架为教师培训项目提供指导,规范评估指标的设计,同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增强人工智能知识、践行伦理原则以及促进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