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呼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有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要求,10月25日,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2025年学术年会暨湾区学校活力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会议主题聚焦于“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学校活力创新”。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小学、教育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代表共襄盛举。
开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卓泽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胡劲松教授,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严钦熙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征教授主持。
卓泽林教授介绍,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是教育科学学院致力于高水平学术研究、高质量决策咨询、高层次社会服务的重要科研平台之一,在教育政策与规划、区域教育评价和学校改进等领域产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和咨政成果。今年,中心成功入选“AMI智库(2025)”名单,智库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心自2020年成立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学术年会,在发挥智库“思想策源”的价值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劲松教授宣读联盟倡议。联盟定位为学术引领、实践驱动的“大学-中小学校”(U-S)合作共同体,以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让每一所学校都充满活力”的愿景;通过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基础教育生态优化、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整体改进提供创新模式与长效机制,从而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严钦熙校长作为联盟校代表致贺。胡劲松教授、卓泽林教授、方征教授为21所联盟成员校代表授牌,标志着“湾区学校活力联盟”正式启航。
本次大会由5场主题报告、21场分论坛专题报告组成。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良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爽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蔡敬新教授,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叶文梓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学校活力的目标设计与兴发路径”“教育强国建设中提升集团学校活力的思考与策略”“Forging China’s Education Powerhouse:A Lively Human-Centric AI Strategy for STEM Education”和“文明转型与教育重塑”的大会主题报告。大会主题报告分别由中心主任方征教授和中心副主任刘磊明副教授主持。此外,方征教授发布了《湾区学校活力评估工作指南(框架草案)》,讨论了学校活力评估的可能维度,提出通过自评机制挖掘学校特色,推动区域教育经验共享。
分论坛报告阶段,围绕“新时代学校活力的内涵与生成机制”“校活力激发的协同机制与创新路径”以及“湾区学校活力创新的本土实践”等议题,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学校代表与教育工作者为大会呈现了21场高质量的分论坛报告。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雯闻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林美副教授、吴会会研究员分别与校长代表主持了分论坛。
在闭幕式上,中心主任方征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她用“联盟启航”“活力绽放”“凝聚共识”三个关键词概括大会成果。“联盟启航”标志着湾区学校活力联盟的正式成立为区域教育搭建起共建、共享、共研的合作平台;“活力绽放”体现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及港澳地区校长的实践分享中,一线学校的宝贵探索共同勾勒出了“湾区学校活力”的丰富样态;“凝聚共识”则明确了学校活力激发是一项依托文化引领、课程创新、技术赋能、空间创设和制度保障等的系统工程,且最终要落脚到学生成长与育人方式变革。
大会的成功召开与湾区学校活力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突破。作为联盟常设秘书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将依托省级新型智库平台,通过示范引领、学术赋能与共创共享等机制,推动联盟为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贡献湾区智慧。

作者:林美 常佳惠
初 审:陈茵茵
复 审:叶苑秀
终 审:陈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