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砺儒教育学术论坛”(第一百二十九期)

http://jky.scnu.edu.cn/a/20250515/6226.html,

2025422日,我院“砺儒教育学术论坛”(第一百二十九期)在教科院207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特邀杜育红教授作《创新经济、创新理念与教育变革》的主题报告并进行专题交流。我院葛新斌教授以及各专业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我院葛新斌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葛新斌教授对杜育红教授作了简要介绍。杜育红教授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院长,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教育经济、教育财政、教育政策与学校管理研究。

杜教授首先就“创新经济”话题而推荐了奥戴德·盖勒(Odded.Galor)的《人类之旅》一书。他指出,该书梳理了从远古时期至今的经济增长历史,并提出人类经济增长最核心的要素是创新。在不同阶段,创新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以“马尔萨斯陷阱”为例,他认为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会导致人口规模不断膨胀,人均收入长期停滞,但事实证明,工业革命之后,技术的创新与迭代,最终导致人均GDP的提高,改善了人类的生存质量。

image.png

随后,杜教授分析了三次工业革命创新的来源及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并指出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核心技术存在更直接的连接关系,很多技术产生于大学。与产业革命几乎同步,现代教育也经历了几次革命性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受益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从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面临巨大挑战,亟需教育变革。

最后,杜教授通过分析三组数据说明了三件事:第一,教育的数量与GDP增长之间没有关系;第二,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来说,是有共同规律的;第三,对于创新型经济来说,最重要的是拔尖。而在当前的AI背景下,个体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

在交流环节,杜教授和与会同学讨论了优质均衡与创新是否相悖的话题。杜教授指出,自二十大报告以来,国家对教育的定位从民生转向战略,但同时也强调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在强调战略属性的背景之下,需要通过评价多元化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最后,葛新斌教授鼓励大家应打开视野,广泛阅读,培养历史意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image.png




编辑:张     琦

初审:葛新斌

复审:叶苑秀

终审:陈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