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航
职称:教授
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
联系邮箱:zhengh1966@126.com
研究方向:德育原理,德育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与教育,学校变革与发展
郑航教授现为华南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港澳台教材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核心专家,兼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公民与道德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学校变革与发展、班级管理与班主任等领域的研究、教学和社会服务,在理性德育、认同与价值观教育、德育课程改革、学校改进等方面有着深入研究,在中小学德育改革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1998.9-2001.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教育学博士
1992.9-1995.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学硕士
1985.9-1989.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学学士
1989.07-1992.08 武汉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助教
1995.08-2001.10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2001.11-2005.12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2006.01-2012.12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系主任(2012.02博士生导师)
2013.01-2019.09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
2019.10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1.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大项目(2025):回归以来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经验与路径创新研究。
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4):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基于校家社协同的公平正义观培育研究。
3.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2018):法治社会建设中青少年的社会认同与公正观培育研究。
4.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2011):国家认同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当代转向及实践模式研究。
5.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招标课题(2008):当代伦理变迁与学校德育改革。
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01):校本课程开发与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之研究。
7. 香港田家炳基金会重大项目(2024):新时代广东田家炳学校“五育融合一校一品”推进计划。
8.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2019):广州市天河区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
9. 香港田家炳基金会重大项目(2018):新时代两广田中德育特色品牌建设计划。
10. 香港田家炳基金会重大项目(2015):广东田家炳中学改进计划。
11.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办公室项目(2003-2018):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粤教版)研发。副主编。
著作:
1. 价值驱动型学校改进:理论与实践,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一作者)
2. 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一作者)
3. 中国近代德育课程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独著)
4. 学校德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编著)
5. 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主编)
学术论文:
1. 理性德育:引导美好生活建构,中国德育,2024(5)。
2. 社会实践教育的理性之维,现代教育论丛,2023(6)。
3. 公正观培育的社会认同逻辑,教育学报,2022(5)。
4. 价值驱动型学校改进需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教育科学研究,2021(1)。
5.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公正观培育,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
6. 儒家德育传统:由关系主义向关系理性的超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18(3);教育文化论坛,2018(3);德育文摘,2018(5),转载。
7. 学校改进中的组织认同与师德建设,中小学德育,2018(9)。
8. 班级功能与未来的班级样态,教育科学研究,2017(3)。中小学学校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17(7),全文转载。
9. 欠发达地区学校改进的内生模式:困境与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16(12)。中小学学校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16(12),全文转载。
10. 基于学校文化的德育品牌建设,中小学德育,2016(8)。
11. 青少年国家认同及其教育:困境与对策,当代青年研究,2015(4)。(1/2)
12. 基于情境的道德教学及其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14(9)。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际遇与实践取向,比较教育研究,2014(3)。(1/2)
14. 国家认同教育:培养理性的爱国者,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2)。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12(11),全文转载;中国公民教育评论(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收录。
15.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教育对策,教育科学研究,2011(3)。(1/2)
16. 道德教育中道德图式的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09(2)。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5),全文转载。
17. 走出道德教育的“人性论困局”,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教育学在线,全文转载。教育学文摘,摘编。
18. 论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中国德育,2009(5)。当代中国德育研究新进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收录。
19. 让儿童意识到成人的问题是“问题”,教育科学研究,2009(7)。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9(11),全文转载。
20. 和谐社会构建中“公”的观念及其培育,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道德教育评论(2007),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收录。
21.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特征、目标与策略,教育科学研究,2006(11)。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06(12),全文转载。
22. 和谐社会的“好生活”与道德理性的生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2)。当代华人教育学报(香港),第8卷第1期,全文转载。
23. 美国品格教育发展中的理论分歧及其整合,比较教育研究,2005(6)。
24. 德育教材开发中的叙事素材,课程·教材·教法,2004(11)。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05(2),全文转载。
25. 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及其教育意蕴,当代教育科学,2004(12)。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04(9),全文转载。
26.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中德育课程的转向及其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03(9)。
27. 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当代道德教育的目标取向,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28. 班主任:从管理者到指导者,中国教育报,2003.4.19④。中小学学校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3(8),全文转载。
29. 课程整合与《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开发,小学德育,2003(10)。小学各科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2004(2),全文转载。
30. 当代西方德育视野中的道德认知观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2(12)。
31. “德育即道德教育”的底蕴,教育科学研究,2002(10)。新华文摘,2003(2),论点摘编。
32. 郑航:“五四”时期的文化革新与近代德育观念的转变,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
33. 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变革及其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00(3)。
34. 社会变迁中公民教育的演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
清末社会文化变迁与中西融合德育观的萌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0(4)。
研究生课程:
博士研究生:德育理论与现代德育问题研究;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
硕士研究生:公民与道德教育理论;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心理与教育
本科生课程:
德育原理,小学德育,教育学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专著),三等奖。2021年。
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价值驱动型基于U-N-S合作的立德树人校本化模式建构与实践”,一等奖。排名第一。2022年。
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会长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