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磊明
职称:副教授
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
联系邮箱:llm101@126.com
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基础教育治理与改革
刘磊明,副教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和基础教育治理与改革研究,主攻教育评价、价值观教育和教育制度问题。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主流媒体发表过文章,参与过教育部“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研究方案起草和调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共3项,独立获得广东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华南师范大学第六届优秀教学论文、教材奖一等奖。
2014.9—2017.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博士
2010.9—2013.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硕士
2006.9—2010.7 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学士
2019.9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
2017.7—2019.8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2023年)
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2020年)
主持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2022年)
译著:
[美]戴维·汉森,《重思教学召唤》,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学术论文:
1.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的逻辑反思,载《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2.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素养政治学”偏好,载《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
3.“素养”的另一幅面孔:以PISA为例,载《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第8期。
4.国家主义教育价值重探,载《教育学报》2022年第6期。
5.极权主义与公民教育:对阿伦特的一种新的综合,载《教育学报》2015年第3期。
6.从输入到生产:教育中国家主义思想的起承转合,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
7.“学制”概念考辨,载《教育学报》2019年第3期。
8.乡村学校重塑力:从哪里再出发?载《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24期。
研究生课程:
《教育原理》
《价值教育哲学》
本科生课程:
《教育哲学流派》
《教育学术写作与艺术表达》
1.广东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3.华南师范大学第六届优秀教学论文、教材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