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新西兰早期教育的哲学与教育学基础”专题讲座

http://jky.scnu.edu.cn/a/20241017/5895.html,http://jky.scnu.edu.cn/a/20241017/5895.html

2024年10月13日上午,我院“砺儒教育论坛”系列第17期在教科院225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特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学习发展与专业实践学院院长马瑞克·泰瑟(Marek Tesar)教授作《新西兰早期教育的哲学与教育学基础》专题讲座。论坛邀请教育学系肖绍明教授、谢爱磊教授担任与谈嘉宾,副院长余晖副教授担任主持。参与本次讲座的还有学前教育系彭茜教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Frank Larbi博士等教师。来自学院各专业的70余名本硕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会场座无虚席,不少同学从别处搬来座椅或是全程站立旁听讲座,展现出高昂的热情。由于讲座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提问,原计划两小时的讲座足足延长了半小时。

 image.png

马瑞克·泰瑟教授作《新西兰早期教育的哲学与教育学基础》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马瑞克·泰瑟教授先简单向学生介绍了家乡新西兰,模拟了新西兰的欢迎仪式“kia ora”。随后,泰瑟教授阐释了“全球儿童”的概念,强调要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不同学科视角进行研究。泰瑟教授介绍了新西兰早期儿童教育的特点,即非强制性和非义务性。他认为,我们应该把研究焦点放在如何提高早期儿童的教育质量上来。

image.png 

讲座中,泰瑟教授借儿童能不能爬树为例,强调了儿童应该在失败中学习,从跌倒中学习。我们可以支持儿童,并为儿童创造安全的环境,但我们不能因为过度保护儿童,而单方面抑制他们的能动性、他们的思考能力、他们的决定能力。此外,泰瑟教授还对儿童的两面性进行了阐述。他指出:一个完整的儿童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image.png 

进入专家对谈环节,肖绍明教授首先与泰瑟教授进行对话,分析了儿童在何种情境中才能成为“他自己”以及《爱弥儿》的风靡全球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儿童。肖绍明教授认为,我们需要打破成人思维对儿童的“殖民”,在研究儿童时应当兼顾不同的视角。泰瑟教授对肖绍明教授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我们可能确实在某些方面对儿童进行了美化,但究其根本这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的美化。当我们回忆起儿童时期,会认为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image.png

谢爱磊教授在阐述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理解时,引用了庄子的“万物归一”哲学思想,即万物皆一体,是相生相灭的,是都有存在价值的。谢爱磊教授指出,庄子的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是相关的,过度控制儿童会破坏儿童的自然成长,应当鼓励儿童自由探索他们的世界。泰瑟教授对庄子的哲学思想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中西方的思想碰撞很可能会启发儿童早期教育的全新思维方式、知识形式。同时,他也提到我们需要着重思考教育的真正含义、教育的目的以及如何教育儿童。 

image.png 

进入讨论与问答环节,在场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问答,用全英文就中国学前教育现在进入了由重“量”转向重“质”的时期,新西兰如何克服这一阶段等问题与泰瑟教授展开了热烈的分享与讨论,充分展示了教育科学学院学子在儿童早期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面及理论积累。

在讲座最后,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余晖副教授总结指出:本次讲座精彩纷呈,既有思维碰撞又有文明互鉴,泰瑟教授与两位与谈人及现场师生的思想对话激发出进一步合作研究的灵感,是一场思想盛宴。未来学院“砺儒教学论坛”系列将会秉持学术底色,助推学术对话,为师生群体打造高品质的学术交流空间。

 

 

 

通讯员:廖欣欣

初审:余晖

复审:周明

终审:陈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