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联合香港教育大学举办学术论坛

http://jky.scnu.edu.cn/a/20240625/5761.html,http://jky.scnu.edu.cn/a/20240625/5761.html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2024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联合香港教育大学国际教育学系成功举办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教育国际化”学术论坛。论坛共设有4场主旨报告,8场分论坛,以及5组圆桌讨论。正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之际,两院师生积极踊跃参与此次论坛,就大湾区教育发展国际化的进程、成就、挑战和前景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

2.png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教授以及副院长施雨丹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王晓莉教授、吴宏超教授、彭茜教授、谢爱磊教授、钟景迅教授、谌小猛副教授、刘磊明副教授、陈冬梅博士、潘蕾琼博士、王独慎博士、秦琴博士、陈晓菲博士、陈志辉博士、陈卓君博士、吕霁月博士15位教师在分论坛发言。共有27名本硕博同学参与圆桌论坛。

出席此次论坛的领导和专家还包括香港教育大学人类与教育发展学院副院长林质彬教授、国际教育学系署理系主任林志明博士、胡少伟博士、高放博士、韩笑博士、郑德礼博士、熊卫雁博士以及林聪博士。

此次论坛的开幕式由高放博士主持,香港教育大学人类与教育发展学院院长麦思博教授通过视频致欢迎辞。麦院长充分认可在过去一年内,两院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合作,并为未来建立深远合作充满期待。

林质彬教授作题为“面向国际化的高校教师的能量构建”(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for Internationalisation)。林教授基于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为了实现国际化,高校教师需要在实践共同体中更好地掌握技术来增强专业能量。

李盛兵院长作题为“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化”的报告。李院长为与会人员辨析了教育国际化与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强调教育国际化是指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教学的国际化和研究的国际化,与现代化共同指向人才培养的优质化、个性化与研究的前沿性。

林志明博士作题为“利用儿童哲学课程:促进对话式教学和推动教育国际化”(Leveraging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Programme: Fostering Dialogic Teaching and Promo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的报告。林博士分享了调研课堂的教学实录,生动地展示了P4C课堂是如何以对话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提高课堂效率的。

施雨丹教授作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港澳子弟学校(班)的师资现状与发展研究”。施教授分享了当前对港澳子弟学校(班)的师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探索师资培养机制提供政策建议,并倡议两校能协同开展港澳子弟学校(班)师资培养工作。

为增进双方教师的学术交流,此次国际论坛设有:“教育国际化”“大湾区教育发展”“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发展”“教育研究”“湾区教育研究”“青少年发展”以及“教育热点”八场平行论坛,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方便两院师生参与。

“教育国际化”场由高放博士主持并作题为“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香港少数族裔大学生校内的跨文化社会资本研究”(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sation at home: Understanding campus-based intercultural social capital for minorit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ong Kong)的汇报。陈冬梅博士作题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问题与思考——以华南师范大学微专业为例”的汇报。

“大湾区教育发展”场由林聪博士主持并作题为“重新审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之间的分野:重塑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要地位”(Cultural nationalism and its effect o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ontinuity and variation )的汇报。谢爱磊教授作题为“粤东西北教育的高质量均衡发展——大湾区高校教育科研合作的可能契机”的汇报。吕霁月博士作题为“系统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Systematic Capacity Empowering the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的汇报。

“教育现代化”场由吴宏超教授主持并作题为“限度与突破: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反思”的报告。秦琴博士作题为“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发展分析”的报告。

“基础教育发展”场由胡少伟博士主持并作题为“香港教师专业学习:培训小学副校长与管理人员领导力的经验”的报告。刘磊明博士作题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素养政治学’偏好”的报告。陈晓菲博士作题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教科书制度”的报告。

“教育研究”场由韩笑博士主持并作题为“”(Re-examining the Split between Structuralism and Post-structuralism: Br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Back)的汇报。陈志辉博士作题为“中日数学教科书中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基于问题语境的分析”(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ulture Symbols in the Mathematics Textbook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Contexts)的报告。

“湾区教育研究”场由熊卫雁博士主持并作题为“香港高等教育自资授课型研究生课程:现状、问题及影响”(Self-Financed 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s in Hong Kong Higher Education: Statu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的报告。钟景迅教授作题为“乡村教师的工作负担形成机制与应对类型——基于粤西地区15所乡村学校的质性研究”的报告。潘蕾琼博士作题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经济生活质量的政策探析”的报告。

“青少年发展”场由陈卓君博士主持并作题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与教育调试”的报告。王晓莉教授及研究生后筱楠和傅筱璇作题为“讲故事还是讲道理?——粤港德育教学中的说理比较研究”的报告。谌小猛博士作题为“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的报告。

“教育热点”场由郑德礼博士主持并作题为“在高等教育建立学生跨文化能力:短期海外学习交流团的作用与挑战”的报告。彭茜教授作题为“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文化回应”的报告。王独慎博士作题为“晚清粤港澳地区启蒙教育概况”的报告。

为拓宽学术国际化视野,鼓励两校师生互动,此次论坛特别安排了四组学生圆桌论坛,分别由香港教育大学国际教育学系的教师主持与点评。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数据收集、英文写作以及学术报告技巧等方面为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指导。

第一组“大湾区教育”圆桌论坛由郑德礼博士主持与点评。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黄碧峰作题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研究”的报告。硕士研究生陈梦萍、杨惠淳、陈烨和吴容鑫分别作题为“教师跨境交流中教材选用对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质量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路径探析”“大湾区下广州“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基于2019-2023年数据的指数分析”“广州与深港澳科教人才发展的指数分析:优势、特色与短板的视角”的报告。本科生张迅佳作题为“社会支持理论下在粤就读港澳籍大学生在粤就业意愿的提升路径研究”的报告。

第二组“教育国际化”圆桌论坛由熊卫雁博士主持与点评。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叶雨欣作题为“国际视野下人口变化及其教育应对的策略分析”的报告。硕士研究生赵丹、胡素涓、何铭欣分别作题为“大学在促进国家微电子领域领导地位中的重要作用——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例”“全球公民教育视域下中小学课程的探索——基于跨文化视角”“校际专业学习共同体特征研究”(Characteristics of inter-school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的报告。本科生连婉仪作题为“师范赋能示范——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内地高校港澳师范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硏究”的报告。

第三组“教育现代化”圆桌论坛由胡少伟博士主持与点评。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李梦瑶、杜雨璐、王冰莉、董蔚然、赖慧励分别作题为“基础教育集团中薄弱学校角色模式与优化——基于五所学校的多案例研究”“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认知和参与——基于城乡小学教师的案例研究”“‘十四五’背景下广东省特教名师工作室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设探索”“乡村教师专业学习困境的成因及破解进路——基于广东省415名乡村教师的调查”“UTAUT-TOE视角下中小学教师对生成式AI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的报告。

第四组“教育研究”圆桌论坛由韩笑博士主持与点评。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周敏、蔡静婷、李霓霓分别作题为“香港家长教育:历程、课程与特色”“澳门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回溯与瞻望”“‘两类型六维度’艺术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的报告。硕士研究生梁紫君作题为“初中实习教师数学课堂提问行为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师范生为例”的报告。本科生李慧欣和黄晓彤分别作题为“大学朋辈经验分享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大湾区某师范院校为例”“广府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报告。

第五组“比较教育”圆桌论坛由林聪博士主持与点评。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赖舒凡、卢月月、李欣、冯凯茵分别作题为“学科实践视角下中美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资优人才早期培养生态的国际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下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于香港中学的经验与启示”的报告。香港教育大学国际教育学系博士研究生杨依杏作“粤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比较研究”(Comparison of Career and Life Planning Education Policies in Guangzhou and Hong Kong)的报告。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香港教育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的合作,为两院推动粤港澳教育合作高质量发展打下实践基础。经过一天充实的学术熏陶,教科院师生与香港教育大学国际学系的师生在交流对话中播下研究合作的种子,热烈期盼明年第二届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

初审:施雨丹

复审:陈雄飞

终审:陈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