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我院举办“砺儒教育学术论坛”(第三十七期)

2023-04-17 11:45:13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4月6日,我院“砺儒教育学术论坛第三十七期”在线上腾讯会议成功举办。本期论坛特邀荷兰知名专家Hans de Wit教授作“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Trends and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its Future”主题讲座。论坛由院长李盛兵教授主持。卓泽林教授、林姬佺博士以及各专业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

  1.png

讲座伊始,李盛兵教授介绍了Hans de Wit教授及其学术成果。Hans de Wit教授曾任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系主任、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阿姆斯特丹应用科学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系教授、阿姆斯特丹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Hans de Wit教授致力于研究国际高等教育,是欧洲国际教育协会的创始成员和前任主席,以及国际教育研究杂志的创始编辑,出版和发表了很多关于国际教育的书籍和文章,研究成果丰硕。

2.png

Hans de Wit教授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过去和现在的主要趋势、动因,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同视角和含义、关键的转变范式和国际化的未来方向三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

首先,Hans de Wit教授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趋势、动因。他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由边缘性、临时性的活动发展成为更全面、更核心的活动,并体现在全球大学、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键战略之中。在各种不同理论基础、组织项目策略及利益相关者的推动下,大众化、多样化、全球知识经济、私有化、声誉、排名、卓越水平、全球政治气候变化等因素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相互影响,并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整个国际化进程是由各种各样的动因,政治动因、经济动因、社会动因、学术动因、文化动因,以及各种不同的组织和项目战略所驱动。

接着,Han de Wit教授进一步阐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同视角和含义,以及未来的转变范式。国际化曾被认为是一种西方范式,但在过去15年,全球南方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开始思考国际化的概念、战略、政策,并且成为定义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因此,Han de Wit教授提醒,国际化应由海外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broad)和在地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两部分组成,并且应该从关注出国国际化转变为更多关注在地国际化。据此,Han de Wit教授引用了简·奈特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定义,认为其是一个将国际、跨文化或全球层面纳入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和实施全过程的活动。Han de Wit教授还提出,未来需要更多地关注国际化的人文质量维度、全球学习,提高服务于社会的教育研究的质量,以及更具包容性和更少由精英主导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

然后,Han de Wit教授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未来发展的七大主题是“包容性和公平性、去殖民化的国际化、面向社会的国际化、强制性国际化、国内课程国际化、数字化国际化、国际化的可负担性”。因此,要实现国际化改革,全球参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如何加强国际化努力,以便更有意义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未来重新构想的流动性和混合流动性模式会是什么样子?”“更全面的国际化方法会是什么样子,包括学生的福祉、支持和与社区的有意义的相互参与?”“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引领国际化的新方法?”等问题将成为国际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

在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就“在美国政府的科学战略政策下,美国高等教育是如何实现国际化的?”“为确保高等教育国际化面向大众,我们需要做哪些努力”“如何看待来越多的亚洲国家依赖西方发达国家在本土办大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涉及到很多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让人受益良多。

最后,李盛兵教授作简要总结。他表示,Hans de Wit教授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报告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启发,比如:国际化从竞争型转向合作型;国际化并非唯一,而是多样化、数字化。同时,他指出,我们需保持开放的态度、汲取众长,要向美国、欧洲及其他的大学学习,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大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