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服务学科发展”专题研讨会举办

http://jky.scnu.edu.cn/a/20210419/4323.html,http://jky.scnu.edu.cn/a/20210419/4323.html

“学术期刊服务学科发展”专题研讨会于4月17日在我院举办。本次会议围绕学术期刊如何服务学科发展、学科(专业)如何办好学术期刊两个议题展开,旨在探讨我校教育学科与学术期刊互动的新形势与新问题,并为促进《现代教育论丛》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3.png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感谢与会专家对我校教育学科、学报的关心,希望大家为面临发展困境的《现代教育论丛》出谋划策。《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总编王建平研究员作为主办、协办方代表发言,从《现代教育论丛》的发展与改革、当前学术期刊和学科关系的尴尬局面、平衡外部评价与办刊特色等方面表达了对研讨会的期待。教育部社科司教学与出版处田敬诚处长从“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工作”和“出版传播工作”三个方面说明了我国社会科学管理体系,强调在学术刊物大国办刊应避免“千人一面”,提出《现代教育论丛》要突出岭南学术特色。开幕式由院长胡劲松教授主持。

在“圆桌论坛”环节伊始,《现代教育论丛》主编董标教授介绍了《现代教育论丛》办刊情况。他提出“双月刊如何配置人力资源”、“现行期刊评价体系中是否包含原创性指标”、“专业期刊如何拥有志同道合的读者群和朋友圈”、“期刊提高生命力秘诀有哪些”四个问题,期待求教与会专家。《教育学报》主编张斌贤教授指出,学术期刊应当尽可能消解“人情稿”、“关系稿”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办教育类刊物应求特色不求全,栏目设置上要强调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重在服务基础学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研究员高度评价了《现代教育论丛》的改版成绩,用“挑媳妇”、“嫁女儿”形容办刊人和作者、期刊和学术研究的关系,提出期刊要主动、不断“求人”,多与作者对话,成为定义、建构学科不可或缺的构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主编叶赋桂教授从现代学术生产和市场化办刊两个方面指出,期刊是现代学术生产的标志。成熟的学术交流、传播平台是学科建制的标配。20世纪后,人文学科期刊主要依靠大学、院系支持发展,办刊从自然市场转向评价市场主导已成事实。专业学者办刊将成为未来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曾伟研究员认为,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学术味道反映在恰当处理学术和政治、国家关系,以学术的态度、方式回答时代命题。只有有好研究,才有好期刊。好的研究是巧妙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础、分析框架、研究方法的统一。好研究取决于学者、学科发展程度,也与编辑敏锐的学术直觉和鉴赏力有关。《现代教育论丛》要进一步凝聚办刊观念,摸清刊物定位,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处理好外部评价和刊物成长的关系。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郭家宏教授认为,办好一本期刊,要在明确期刊定位、突出栏目特色、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注重编校质量等四个方面下大功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原教育学学科主编谭旭提出,一要明确刊物约稿方向,培育经营好作者群,控制好名家和新锐文章分配比例;二要加强选题策划意识,“拿着菜谱去买菜”,不唯“热点”,不排斥“冰点”,形成期刊常规栏目;三要重视发挥编委会作用,优化专题组稿来源和品质;四要借助新媒体强化辨识度,适应期刊同行评议机制;五要提高编辑部主动出击能力,扩大吸引力和知名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常务副主任沈丽飞认为,各个学科和期刊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现代教育论丛》要立足现有良好基础,适应传统学科转型,坚守政治和学术双重底线,开展联合学术活动常规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张蕾博士认为,期刊服务学科发展尤其要关注青年学者,给予青年学者发表空间。本环节由《现代教育论丛》副主编李盛兵教授、王建平研究员主持。

本次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来自教育部社科司、《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10位特邀嘉宾,分别从出版物监督管理部门、综合类学报、教育类专业期刊和二次文献转载不同角度提出了真知灼见。